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五、温饱而稍具御灾能力的日常生活
banner"
>
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过去的研究较少给予专门的关注,往往以民不聊生、极端贫困之类的笼统说法一言以蔽之。
清代江南也不例外,黄宗智正以此为前提提出了“糊口农业”
的说法[23],对此,李伯重提出异议,他说:“若是我们不接受过去西方流行的‘清代中国社会经济停滞’论,我们就必须承认:清代中国(至少是其经济上最先进的地区如江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在不断改善之中,作为这个经济进步的结果,人民(特别是其主体——农民)的生活也处于不断的提高(尽管是缓慢的提高)之中。”
[24]王国斌则从江南棉布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角度批评黄的说法。
[25]近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江南社会创造了当时中国“最丰富多样的物质供应,其平均的日常生活水准,也是全国最高、最富裕的”
[26]。
方行通过一些个案研究,认为,明末清初江南农民处于“一种温饱型的消费水平,甚至还是一种较优的温饱型消费水平”
。
而且到清末,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所提高。
[27]何炳棣甚至在一份较早的研究中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中国农民的一般生活状况要好于同时期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和日本的农民。
[28]根据这些研究,似乎可以说,江南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清前中期不仅在国内是最好的,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世纪以后,虽在国际上的优势消失,在国内仍领**,且较过去有所提高。
不仅如此,清代江南的民生,尽管远非尽如人意,但除了衣食住行水平相对较优,还拥有比较丰富的娱乐生活,以及一定的抗御灾荒的能力。
[2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作为盗墓贼的儿子,他没想到,第一次挖坟掘墓,刨的却是他爸的坟,然而是一座空坟。女真疑冢,苗疆禁地,古辽迷雾,绝壁雪山他一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却深陷进萦绕千年的危险迷团。每个人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