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好意,建议我把这些陈年旧货收录起来,编在一处。当初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严整计划,现在回头来看,发现它们大都离不开“近代四川的地方认同”这一主题。此次趁结集之便,新增一篇《导言》,而其他文章也都多少做了修订,其中第三、四、五章改动最大:它们都是十余年前的“少作”,此次重读,不但发现几处令我冷汗涔涔的错误,对史料也产生了新的见解。这倒未必一定意味着学力的增长,但治学者总是期望自己的学识与年龄俱进,把最新心得与人分享,本身就是一桩乐事。 整理书稿过程中,我记起一个故事。本书第三章的原稿发表于2002年5月。那之后不久,我就惊讶地发现,河南人已成国人集体鄙夷的对象,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嘲笑河南人的段子。这当然使我想起自己这篇文章,只不过这一次,“国中的异乡”从四川变成了河南。其实我...
...
...
叶明轩重生回到二十年前,掀起官场波澜。既然没有侯亮平的家世,就要学习祁同伟的奋斗,敢与人争,胜天半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