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敬东更新时间:2025-11-26 15:18:40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项目”的成果。本书立足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认为西方是两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人生。认为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自由的历史理念,体现出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本书深入考察了这一持续数千年的哲学传统,梳理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的精神内核,认为这一西方特有哲学传统在马克思的历史-实践哲学中得到了根本的革命性的变革。本书分为“导论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第一章理性、自由与普遍法治——康德历史理念的基本精神和最高目标”、“第二章理性、自由与世界历史(上)——黑格尔历史哲学”、“第三章理性、自由与世界历史(下)——黑格尔历史哲学”、“第四章实践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自由——马克思历史理念”、“第五章资本与世界历史(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资本与世界历史(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余论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内在张力”几部分。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理论以宏大的历史眼光和深刻的哲学智慧,揭示了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法则的现代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在开辟世界市场、形成世界文学、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和变革功能。 1.摆脱“地域的和政治的偏见”:“现代之子”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其孕育、萌发和诞生、发展的过程。考察、挖掘和整理这一过程,是有待开垦的一片巨大的处女地,一座丰富的思想宝藏。[1] (1)航海业、贸易和工业:封建欧洲的衰落和现代市民阶层的兴起 在《克罗次纳赫笔记》中,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已经播种并有所绽露:现代经济关系(航海业、贸易和工业)在冲击、解构中世纪封建主义的同时,孕育着现代欧洲开辟世界历史的经济根源和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