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迁就的原因(第1页)

三、迁就的原因

banner"

>

中国人迁就心态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种是对自己吃亏的敏感度降低,甚至全无,并可随便让别人在自己的身上践踏,逆来顺受,其典型例子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第二种情形是充分自觉地利用“不争”

的姿势,去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一般人都是利用自己“多吃一点亏”

的办法,来为自己在社群中“吃得开”

铺路,而极端化的例子就是历代的弑篡者或窃国者,他们明明在野心勃勃地窥伺神器,却由下面的人先发动“劝进”

,而自己至少推让三次,才去攫取它;[27]第三种情形则是迫于形势、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与立场,无奈地做出迁就的举动。

当然,在中国人看来,假若一个人面对原则性分歧时也采取迁就他人的做法,乐做一个“好好先生”

,则容易被人看作是没有“主心骨”

“没有原则立场”

或“没有主见”

的人。

此种人也不受他人欢迎,在有些场合,甚至招人痛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位名士叫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但在《世说新语》所引的《司马徽别传》里,有这样一段笑话:“徽有人伦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囊括不谈时人。

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辩其高下,每辄言佳。

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

’”

后来,世人遂以“万事称好司马公”

嘲笑那些凡事只说“好,好,好”

“是,是,是”

“对,对,对”

的好好先生。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司马徽的“不谈时人”

“每辄言佳”

是由于形势所迫,值得同情。

因此,迁就别人表面看来是和善之举,但实际上是不坚定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立场和原则,但也不能怕得罪人。

而不言人过、不辨是非,一味地迁就和顺从别人,也是没有原则的表现。

一个人总要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立场,不能一味地迁就别人,一点主见也没有。

这里的原则既包括办事的方法,也包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立场、原则,少了哪个都会给自己带来困难,并将影响自己的生活。

工作办事没有自己的方法,只听命于他人,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没有自我,走弯路、浪费时间不说,有时难免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甚至是要犯错误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