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古书的作伪
banner"
>
读古书的人,须知古书有种种作伪的理由。
第一,有一种人实有一种主张,却恐怕自己的人微言轻,不见信用,故往往借用古人的名字。
《庄子》所说的“重言”
,即是一种借重古人的主张。
康有为称这一种为“托古改制”
,极有道理。
古人言必称尧舜,只因为尧舜年代久远,可以由我们任意把我们理想中的制度一概推到尧舜的时代。
即如《黄帝内经》假托黄帝、《周髀算经》假托周公,都是这个道理。
韩非说得好: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
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显学》篇)
正为古人死无对证,故人多可随意托古改制。
这是作伪书的第一类。
第二,有一种人为了钱财,有意伪作古书。
试看汉代求遗书的令和诸王贵族求遗书的竞争心,便知作假书在当时定可发财。
这一类造假书的,与造假古董的同一样心理。
他们为的是钱,故东拉西扯,篇幅越多,越可多卖钱。
故《管子》、《晏子春秋》诸书,篇幅都极长。
有时得了真本古书,因为篇幅太短,不能多得钱,故又东拉西扯,增加许多卷数。
如《庄子》、《韩非子》都属于此类。
但他们的买主,大半是一些假充内行的收藏家,没有真正的赏鉴本领。
故这一类的假
书,于书中年代事实,往往不曾考校正确。
因此庄子可以见鲁哀公,管子可以说西施。
这是第二类的伪书。
大概这两类之中,第一类“托古改制”
的书,往往有第一流的思想家在内。
第二类“托古发财”
的书,全是下流人才,思想既不高尚,心思又不精密,故最容易露出马脚来。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登天路,一切敢挡在前面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