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隋堤柳
banner"
>
此篇殆乐天追赋汴河之旧游,以足五十首之数者,故诗句既为通常警诫之语,而感慨亦非特别深挚。
惟乐天本有旧业在埇桥,(参白氏长庆集贰捌答户部崔侍郎书,又伍叁埇桥旧业五律。
)少时又尝旅居吴越,(参白氏长庆集伍玖吴郡诗石记。
)观白氏长庆集伍叁汴河路有感一首所云: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
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
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可知其与汴河关系之密切也。
然则乐天是篇之作,较之诗人之浮泛咏古者,固亦有差别矣。
「隋堤柳」者,隋书贰肆食货志略云:
炀帝即位,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
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
河畔筑御道,树以柳。
又造龙舟凤?,黄龙赤舰,楼船,篾舫。
募诸水工,谓之殿脚。
衣锦行幐,执青丝缆,挽舡以幸江都。
「龙舟未过彭城阁」者,即大唐创业起居注下略云:
宇文化及等谋同逆,遂夜率骁果者围江都宫,杀后主于彭城阁。
是也。
又嘉庆一统志玖柒江苏扬州府古迹门贰云:
彭城阁,在甘泉县彭城邨。
大业杂记,炀帝建,阁中有温室。
先是开皇末有泥彭城口之谣,其后果验。
唐李益有诗。
可知彭城阁之所在。
全唐诗第拾函李益诗贰扬州怀古云:
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君虞与乐天为同时人,其所咏者,可与白氏此句参证也。
「二百年来汴河路」者,隋书叁炀帝纪云:
[大业元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隋炀帝大业元年当西历六〇五年。
白氏作诗时为唐宪宗元和四年,当西历八〇九年。
相距之年正约合二百之数也。
至汴河路,则寅恪已于拙着秦妇吟校笺中详论之,于此可不复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