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附录
banner"
>
致成家榴
榴:(1)
读八月二十五日信,觉得我和你的教育主张颇有差别。
第一,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
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第二,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才是真有骨气的人,而不是狭隘的国家主义者或沙文主义者,也不会变作盲目崇外主义者。
只有真正懂得,而且能欣赏、热爱本国传统的道德、人生观、文化、艺术的特点,才能真正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弃其糟粕。
第三,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
,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
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
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
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
第四,在具体的学习方面,我一向不大重视学校的分数,分数同真正的成绩往往不一致。
学校的高才生,年年名列前茅,在社会上混了一二年而默默无闻的人,不知有多少!
反之,真正杰出之士倒在求学时期平平常常,并不出色。
为什么?因为得高分的人多半是死读书,而有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不肯,也不屑随波逐流,在一般的标准上与人争长短。
总之,求知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上下古今的历史和千百年人类累积下来的经验,以及物质的空间;主观世界是指自我的精神领域和内心活动。
这两种认识的基础都在于养成一个客观冷静的头脑、严密的逻辑、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
再从大处远处看,青年时代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智、愚、贤、不肖的程度还有待以后的发展。
年轻时绝顶聪明的,不一定将来就成大器,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年轻时不大出色的,也不一定一辈子没出息,所谓“大器晚成”
的例子多的是。
所以便是孩子念完了中学大学,做了几年事,不论成绩如何,也不能以成败去衡量,一时的利害得失如何能断定一生呢?你读过卓别林的自传没有?以他十九岁前的情形(包括他的家世、教育、才具)来说,谁敢预言他是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之一呢?因为来信提到咪咪(2)的考试成绩,不知不觉引起我许多感想,也是我几十年来经常思索的结果,写出来给老友做一个参考。
安(3)
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灯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
天脉大陆,以武为尊,强者至上。小侯爷陈少风本无忧无虑,一场订婚使他不得不走一条别样的道路。山海图,得惊世传承,筑霸道路,踏天脉,破天地,成就巅峰战神。...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