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贞观之治体现的政治文明
banner"
>
[imgalt=""sragesimage176-1.jpg"]
图6.1唐太宗像
唐武德九年(626)八月,唐高祖李渊下诏传位,太子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次年,唐太宗改元贞观,这一年号从此伴其余生,行用23年之久。
唐太宗虽然起于行伍,但他深知唐王朝经过高祖9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度过草创期,进入守成期。
贞观时期,唐太宗君臣经常讨论的问题便是创业与守成孰难。
守成以文的道理给“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1]的唐太宗提出了全新挑战。
贞观之初,他便开始“手不释卷”
,逐渐“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
,并达到“致治稽古,临事不惑”
的境界,顺利完成由草创功臣向守成君主的角色转型。
贞观之治也伴随着这一转型而至,成为后人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治世典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