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人”
banner"
>
顾
日莲大圣人出来向当时的幕府谏言,提倡佛法,讲解《法华经》,也是为了普度众生。
心正才能国立,确与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国儒家学说也是以人为本、劝人为善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
字。
《论语》中解释“仁”
字就有一百零四次。
总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
。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1]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宣传一个“仁”
字,劝说各国君主恢复周朝的礼节,施仁政于民,建立和谐的社会。
孟子主张“性善说”
,认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是人的本性。
虽然当时学界对孟子的性善说有争议,如荀子主张性恶说,告子主张不恶不善说,但最后都主张通过教育使人为善。
刚才池田先生还提到,墨子更是主张“兼爱”
,无差别地爱所有的人。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把爱人作为核心,爱人就是和平。
因此和平思想渗透到中国人的心灵中。
池田
“爱人”
是顾先生在教育现场所宣示的信条。
思想必须有体现它的楷模存在,才能发出不朽的光芒。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正是一个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上的人,他的实际行动便是培育其衣钵的继承人,这令我感触很深。
我觉得培养了许多后继者的孔子是注重行动之人。
“仁”
这个字就蕴含了深深的哲理,孔子的学说更成为万人行动的规范。
在这点上,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人类教师的伟大智慧。
日莲大圣人在自己一生中,始终践行“立正安国论”
。
“立正安国论”
是我们和平运动永远的方针。
这一理论指出,并非仅靠打坐修习佛法就能“立正”
,而是应该祈求社会的太平,从自己做起,付诸行动。
这种有力的实践论一直铭刻于我们心中。
顺便说一下,大圣人在这本书中多次用“囻”
字代替“国”
或“國”
字来表示国家的意思,可见他有把民众作为社会根本的思想。
[32]我们坚信,“立正安国”
的精神,将超越时代与地方的局限,有助于实现世界人民的幸福与和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