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迈向终身学习——中国的四项措施
banner"
>
顾
池田先生谈到,终身教育是开创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关键。
而且牧口先生在《创价教育学体系》中就提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它可以使更多的人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牧口先生在20世纪初就开始实施函授教育,这真是了不起的创举。
牧口先生可谓是终身教育的先驱。
池田先生继承牧口先生的遗志,开办了“通信教育部”
“暑期学校”
等,通过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这是实施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学无止境”
,还有一句俗话是“活到老学到老”
,指的是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个人的学问和修养。
这是一种古老的朴素的终身教育思想。
今天我们讲的终身教育,已经不是那种古老的思想,而是因科学技术发展而造成生产变革的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造成生产的不断变革,工人全面流动。
为了适应这种变革,人们就要不断学习。
因此,终身教育思潮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
开始时是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对文明的精神生活的追求,终身教育已经不只是为了谋生,而且还是人们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正在向终身学习转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现在的做法是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42]这是今后十年努力的方向。
我想首先要把各级各类教育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包括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加强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沟通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再次是重视社区教育,特别是老年教育;最后是开展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对于成人和老年人来说,用互联网是最便捷的方式。
我是1999年,即七十岁的时候开始使用电脑,现在感到学习和写作都离不开它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