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王僧虔教子重德行
banner"
>
王僧虔,南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曾任吴兴会稽太守、湘州刺史、尚书令等职。
王僧虔的曾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族兄,也擅长书法。
王僧虔自幼继承家学,喜欢文史、音律,尤其是专攻隶书。
王僧虔著有《论书》,这是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
王僧虔为人品德高尚,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学问,有德行。
他的兄长王僧绰被奸臣害死之后,他视兄长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把他抚养成人。
他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教育儿子和侄儿说,君子所担忧的是没有良好的品德,而不是受不受君王的宠幸。
有一次,大儿子王慈读书,一知半解却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王僧虔大为恼火,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诫子书。
他说:“汉代的郑玄攻读一本书,要读数十家的注释,他从小到老手不释卷,即使这样也不敢妄谈学问。
而你打开书只看了个头,连题目也没有看完,就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这是很危险的。”
因此,他告诫儿子要“三思”
。
王僧虔平时还教育儿子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去依赖别人。
他恳切地说:“我自己没有好好读书,所以没什么可以教你们的,古时候的舜在没有严父教育的情况下使自己成为圣贤,而这样一位圣贤却没有教出个好儿子。
因此一个人的成长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你们不能只依靠我来教你们,自己却不下功夫去学习,这是绝对不行的。
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学习,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对。”
王慈兄弟们长大后,王僧虔也不放松对他们的品德教育。
他的侄儿王俭在某地当县令,有次王僧虔路过那里,听到了他犯的小过错,气得连王俭家都不进去。
王俭听说了马上改正,并向叔父诚恳地检讨自己的错误,王僧虔才原谅了他。
王僧虔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注重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因此,王慈等人在父亲的教育之下,加之自己的努力,最后都成了学识渊博、对国家有用的人。
王僧虔的教子之道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代父母在注重子女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为孩子们的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作为盗墓贼的儿子,他没想到,第一次挖坟掘墓,刨的却是他爸的坟,然而是一座空坟。女真疑冢,苗疆禁地,古辽迷雾,绝壁雪山他一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却深陷进萦绕千年的危险迷团。每个人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