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第1页)

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

banner"

>

日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培养习惯。

例如,日本人的孩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很少有孩子坐着等着吃饭。

就连5岁的小女孩也知道要搬凳子。

一个6岁的小孩在打饭,因为每个班的饭到一个大的餐厅去领,他居然挎着饭筐,迈着歪斜的步子。

还有一个8岁的孩子主动给大家盛饭,哪怕他盛饭有半勺倒进你的碗里,另半勺倒在地上,但是没人责备他。

日本妇女无论是中年妇女还是老年妇女,吃完饭,就跪在地上擦地板,没有一个人闲着。

这确实是一个好的习惯。

孩子通过动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而且还很高兴:我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我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实际上,孩子并不是坐着等吃才快乐,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参与欲望。

家里有小孩子,你洗衣服,他凑过来了,“我来洗,我来洗”

你做饭,孩子也来了兴趣,“我来,我来”

……但是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去,写作业去。”

这样,大人把小孩难能可贵的参与意识的萌芽给扼杀了。

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参与体验,体验到劳动、照顾他人的快乐。

中国父母与日本父母有一个差别,这种差别首先反映在父母和孩子谈话上。

第一,中国的父母跟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

第二,谈话的内容差别很大,中国的父母与孩子谈的最多的是学习问题,日本的父母跟孩子谈的多是生活问题,礼貌问题,对别人尊重的问题。

我曾写过一本关于中日儿童教育比较的书,书名是《两种爱心,两种命运》,是跟在日本生活的一个中国学者合写的。

书里有这么一个例子:在日本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一下子溅起了水花,把别人的东西打湿了,把别人的车子撞了,菜撒了。

被撞的人竟然这样想,这个人一定有很着急的事情,于是当撞人者道了歉,被撞的人说没关系,然后走了。

孩子从中便体会到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就要理解对方;同时不给别人添麻烦。

结果,孩子慢慢形成了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

有的父母经常说,我对孩子说了800遍了,他就是不改。

其实,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有影响力,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他是在观察中学习,他在模仿大人的行为。

这也是一种体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诡墓密码

诡墓密码

作为盗墓贼的儿子,他没想到,第一次挖坟掘墓,刨的却是他爸的坟,然而是一座空坟。女真疑冢,苗疆禁地,古辽迷雾,绝壁雪山他一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却深陷进萦绕千年的危险迷团。每个人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