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士人与自然——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之文化底蕴
banner"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历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本应有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但自然界产生人类这样一个物种却实在是自身的一种“异化”
,因为人这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居然将自己视为宇宙的中心,在某些文化系统中“征服自然”
是人们喊了千百年的口号,至今,主体与客体的二元思维模式仍在许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然而无论人们怎样高扬自己的主体性,他要生存都一无例外地须向自然索取,这样人与自然之间就建立起物质“交换”
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人又与自然建立起精神的“交换”
关系。
这种关系又有两种形态:一是以认知理性为中介的认识关系,二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中介的阐释关系;前者走向物我相离的科学精神,后者走向物我为一的人格理想;前者为西方知识阶层所标举,后者为中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所高扬。
人与自然的阐释关系是由我及物,再由物及我的循环认同过程。
就其根本而言,这种关系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价值赋予:由人的价值来规定自然的价值,再以自然价值印证人的价值。
其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之间一切对立的消失,物我一体,了无间隔。
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这一阐释关系由士人阶层承担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价值观便正是这一关系的转换形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作为盗墓贼的儿子,他没想到,第一次挖坟掘墓,刨的却是他爸的坟,然而是一座空坟。女真疑冢,苗疆禁地,古辽迷雾,绝壁雪山他一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却深陷进萦绕千年的危险迷团。每个人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