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相关知识
banner"
>
(一)社会养老服务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
社会养老服务是区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通过以社会化为路径、以制度化为保障、以多元化为依托的发展导向,在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政策指导、养老机构网络构建、养老资金多元支持、老年产品市场化提供等多方面服务保障系统的过程中,实现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的社会化满足。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
该体系提供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料同时兼顾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慰藉;同时涉及硬件设施、组织模式、人才队伍与培养、技术创新与完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监管制度等方方面面的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中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社会养老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到2006年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时提出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
的养老服务体系,200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
的养老服务体系,在2011年颁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进一步明确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体上由三部分构成,即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都是按照这一基本架构展开的,如上海市提出的“9073”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内容就是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