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西施剧作在当代
banner"
>
在以上6部以西施传说为题材的现代戏剧作品问世之后,现代剧作家们对于这一题材的创作与改编仍在继续。
新中国成立后至“**”
前,又出现了一大批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题材的戏剧作品。
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该类题材的热潮。
茅盾曾设法搜集各地各剧种的新编《卧薪尝胆》脚本,到1961年年底,共得50来种,且“据文化部《艺术研究通讯》本年第四期一篇报导性的文章,此类剧本共有七十一个,尚是不完全的统计,所以我猜度当以百计”
。
[1]在这一时期,西施形象虽为剧中的重要人物,但并未居于主要地位,这些剧目大多将重点集中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养的故事,用以激发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进入新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批以“西施传说”
为题材的较有影响的戏曲作品。
1980年11月,浙江婺剧团演出的婺剧乱弹《西施泪》被拍摄成戏曲片搬上银幕,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的“西施热”
。
此后,越剧《西施断缆》、淮剧《夫差与西施》、越剧与京剧《西施归越》、歌仔戏《范蠡献西施》等新编戏曲作品都陆续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舞台。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排演的《西施》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始排练昆曲大型新创剧目《西施》,并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当年的“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
项目。
在影视剧方面则主要有1983年浙江电视台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西施》和1995年杨洁导演的21集电视连续剧《西施》。
此外,由国家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首部原创歌剧《西施》也于2009年10月在京上演,引起了人们新的关注。
2005年年底,“西施传说”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至此,关于这位诞生于2500多年前并被誉为“中国第一美女”
的传说将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以西施传说为题材进行的改编与创作,不仅体现着对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思想的折射与呼应,而且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造。
[1]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男主宠女主,宠成小公主秦家那颗小白菜,除了秦淮谁都不能拱!那不是他妹妹,那是他的命!来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丰逸先生真的,谁拱跟谁急!来自前排强势围观的程熙先生余生死了死前匆忙的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