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泾阳县的地理、历史、水利与民俗社会概况
banner"
>
泾阳县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北部,距省会西安市7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县和泾惠渠的受惠县。
20世纪以来,由于华北旱灾频发等原因,它成了一个农耕用水吃不饱的县份。
据50年代初普查,全县共有耕地81万余亩,人口约16万人,农业人口占92%以上,人均耕地4.78亩。
县内有水浇地29万亩,占可耕地面积13弱,主要集中在泾干、三渠、云阳、雪河等中部平原区。
此外,还有白王、兴隆、口镇、王桥等北部的台塬区、山区,与南部的台塬区,灌溉水量欠缺,要靠天吃饭。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泾阳县开始城市化,全县耕地面积减为78万亩,虽然水利灌溉的范围已经有所扩大,但由于人口已增至44万人,接近1949年的3倍,加上县内土地和灌溉条件的不平衡,以及水费的提高,地下水位的下降,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仍处于短缺状态。
泾阳正月耍社火,是当地的传统民俗。
和华北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在泾阳的社火表演中,也穿插着求雨仪式。
不同的是,因为靠近泾惠渠,泾阳人有了一条官渠当“保底”
,民间视之为“官水”
;与其相对的是“民水”
,所以当地有两种水资源。
在民俗社会中,官水与民水的用法,被认为是可以商量的,可以互补的。
如果没商量,乃至用量失调,就会出现官民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到了正月春节期间,有时可以通过耍社火的形式,在泾阳县县城的街区大道和广场内,双方对话。
这时,农民更起劲地耍社火,表示决不示弱,给政府的行政管理提意见,要么就拒绝耍社火,不给干部面子,不管怎样,都能引起有关行政领导的注意,事后会把戏剧化的冲突当真,去调整农业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落实到“水”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
男主宠女主,宠成小公主秦家那颗小白菜,除了秦淮谁都不能拱!那不是他妹妹,那是他的命!来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丰逸先生真的,谁拱跟谁急!来自前排强势围观的程熙先生余生死了死前匆忙的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