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章楔子
相传在长安城的露酒坊里,有一杖国先生,喜欢讲书给客人听。
长安城的老弱妇孺都听他说起过五十三年前的一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和尚,还有一个生活在如意楼的柳姑娘。
如意楼在五十三年前是全长安最著名的舞坊,里头的姑娘貌色绝伦、能歌善舞,许多达官贵人为了能在如意楼挑上好位置而明爭暗斗。
小和尚和柳姑娘就是在这里相识的。
故事里说,小和尚为了救柳姑娘,失手害了人性命,柳姑娘说那人作恶多端,死有余辜,於是带著想去请罪的小和尚开始远赴江湖,一路行侠仗义,许多黎民百姓都受过他们的恩惠。
可是后来,他们始终没能逃过命里的劫难。
情之劫。
有酒客问杖国先生,小和尚爱过柳姑娘吗?
先生说,或许只有小和尚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动过心吧。
我最后见到那位杖国先生的时候,是在露酒坊酒阑人散之时,他拄著一根雕满梅的棕紫竹拐杖,从楼栏处蹣跚而下。
我也听过这个故事,听了七年。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身体康健得很。
那时楼外白雪纷飞,临窗的红梅开得十分明艷,他坐在小火炉前,啜饮新醅酒。
他当时讲完故事的时候,盯著窗外的红梅,失神了好一阵子。
但是,杖国先生讲了那么多年的故事,却从未讲过结局。
许多人都想知道结局,包括我。
我问及先生,故事中的小和尚和柳姑娘后来如何了,先生背对我,佝僂的身子慢慢转过来。
他眸子里含著流光,说道:“故事的结局不在老朽这里,在柳姑娘那儿,姑娘若想知道答案,北上忻州,五台山下的老媼会告诉你的。”
告別先生后,我打马北上,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走到忻州。
我离开长安城时,城外的树影稀疏,红墙绿瓦在枯竭的枝头下尤其打眼。
我来到忻州时,路头已被深雪覆盖,一眼望去,天地一线。
我问了很多人,才走到五台山下,才找到杖国先生口中的老媼。
老媼一身布衣孤坐在风雪里,手里抱著台落漆的焦尾琴,眼睛痴痴地望著五台山上的方向。
旁边的红梅开出了蕾,成了白茫茫世界里的唯一一抹红。
老媼喃喃轻语,我听不见她在讲些什么。
走近时方听见几字,老媼在说:“小和尚……小和尚……”
五十三年了,她还在等著她的小和尚吗?
可是她的小和尚,在五台山上的佛光寺里,是已经圆寂於人世,还是继续在与木鱼青灯为伴?
我不曾相信,这世上真有风月之事,可跨越岁月,从韶华到白头。
直到老媼终於转身,给我讲了杖国先生未能讲完的故事……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