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白水漈
banner"
>
┃阅读指导┃
本篇为《温州的踪迹》之三。
在温州教书时,朱自清喜欢和朋友或学生结伴去寻幽访胜。
除仙岩梅雨潭外,白水漈也是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好地方。
《绿》写成一个多月后,1924年3月16日,朱自清又写了这篇《白水漈》。
这大概是朱自清散文里最短的一篇了,只有三百字左右。
文中作者着力描画,表现了白水漈瀑布的独特神韵。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突显出白水漈薄、细的特点。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幻网里也许织着**;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1924年3月16日,宁波作
作者将缥缈的水影描绘得形象逼真,宛在眼前。
一个“嬗”
字,有炼字之妙。
美文解读
同样写瀑布,《绿》中梅雨潭的瀑布与本篇白水漈的瀑布却不同:前者“白而发亮”
,与岩石“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而白水漈的瀑布却是“太薄了”
“太细了”
,以致于像飞烟般的“雾縠”
了。
而这是因为:岩石中空,水流“无可凭依”
,“凌虚飞下”
。
同是瀑布却如此不同,全依靠作者精准细微的观察,从而才能写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神韵。
由于无所凭依,水雾变成“飞烟”
——瀑布已变成“影子”
,这便给读者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此外,作者匠心独运,借助风力描写捕捉那变化多端的“影子”
,写出了白水漈瀑布的生动气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