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学术的贯通
banner"
>
校勘是书的本子上的整理,训诂是书的字义上的整理。
没有校勘,我们定读误书;没有训诂,我们便不能懂得书的真意义。
这两层虽极重要,但是作哲学史还须有第三层整理的方法。
这第三层,可叫做“贯通”
。
贯通便是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要旨融会贯串,寻出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
宋儒注重贯通,汉学家注重校勘训诂。
但是宋儒不明校勘训诂之学(朱子稍知之,而不甚精),故流于空疏,流于臆说。
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做历史的人,千万不可存一毫主观的成见。
须知东西的学术思想的互相印证,互相发明,至多不过可以见得人类的官能心理大概相同,故遇着大同小异的境地时势,便会产出大同小异的思想学派。
东家所有,西家所无,只因为时势境地不同。
西家未必不如东家,东家也不配夸炫于西家。
何况东西所同有,谁也不配夸张自豪。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登天路,一切敢挡在前面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