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博爱
banner"
>
在这个大世界里谈博爱,真是个大问题。
广义的爱,是世界各大宗教的最终目的。
墨子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可说是宗教创立者(Fion),他提出“兼爱”
为他的理论中心。
兼爱就是博爱,是爱无等差的爱。
墨子理论和基督教教义有很多相合的地方,如“爱人如己”
“爱我们的仇敌”
等。
佛教哲学本谓一切无常,我亦无常,“我”
是“四大”
(土、水、火、风)偶然结合而成的,是十分简单的东西,因此无所谓爱与恨——根本不值得爱,也不值得恨。
但早期佛教亦有爱的意念在:我既无常,可牺牲以为人。
和尚爱众生,但是佛教不准自食其力,所以有人称之为“叫化”
(乞丐)宗教。
自己的饭亦须取之于人,何能博爱?
古时很多人为了“爱”
,每次蹲坑(大便)的时候便想,想,大想一番,想到爱人。
有些人则以身喂蚊,或以刀割肉,以自身所受的痛苦来显示他们对人的爱。
这种爱的方法,只能做到牺牲自己,在现代的眼光看来,是可笑的。
这种博爱给人的帮助十分有限,与现代的科学——工程、医学……等所能给我们的“博爱”
比起来,力量实在小得可怜。
今日的科学增进了人类互助博爱的能力。
就说最近意大利邮船AndreaDoria遇难的事吧,短短的数小时内就救起千多人。
近代交通、医学……等的发达,减少了人类无数的痛苦。
我们要谈博爱,一定要换一观念。
古时那种喂蚊割肉的博爱,等于开空头支票,毫无价值。
现在的科学才能放大我们的眼光,促进我们的同情心,增加我们助人的能力。
我们需要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博爱——一种实际的博爱。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就是把自己弄好。
我们应当先把自己弄好,然后帮助别人;独善其身然后能兼善天下。
同学们,现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空谈高唱博爱;但应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到我们有充分能力的时候才谈博爱,仍不算迟。
(《大宇宙中谈博爱》[20])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