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义以为上:遵循法理为做事准绳
banner"
>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最后杀身成仁,死得也非常英勇。
也许子路觉得,自己身上除了勇敢,找不到其他突出的优点,并以自己的英勇为荣,所以来问孔子,英勇是不是君子的一个特点。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
。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义”
在“勇”
的前边。
先要看到义,为义而勇,才是君子所为。
孔子讲“君子义以为上”
,就是要先明白,自己是因什么而勇敢。
你拼命奋斗的目标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如果一个大人物有勇而无义,就容易作乱。
比如阳虎、公山弗扰,就是有勇而无义。
他们权力很大,势力很强,但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后来犯上造反。
这里的“君子”
“小人”
是说大人物跟小人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
指地位低的、被管理的人,这些人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比如李逵之流,拦路抢劫、杀人越货。
孔子的局限性在于怕乱,乱是孔子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虽然孔子武力值不弱,射箭、打仗都很行,但是孔子心地仁慈,怕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
为什么说孔子怕乱的思想存在局限性?因为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乱是一定会出现的。
秦末的时候社会乱了,所以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如果刘邦和项羽都不起义,接受秦朝的严酷统治,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将无穷无尽,这种危害会更大。
清末如果不乱,长久维系下来,才是对社会的戕害。
清末世态乱了,才会有辛亥革命。
大乱大治,不破不立。
民不聊生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起义,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孔子坚定地认为社会安定胜于一切,也一直在寻找让天下长治久安的方法,但并没有成功。
他觉得君子有勇无义和小人有勇无义都是不对的,提醒子路注重德行修养。
在《泰伯》里有一句话,“好勇疾贫,乱也”
,与此是同一个道理。
像李逵这样的人,勇武过人,又不安贫乐道,就容易引发祸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一个浩大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热血似火山沸腾,激情若瀚海汹涌,欲望如深渊无止境登天路,一切敢挡在前面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