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固相师之道也:待人接物,怎样做到让人如沐春风
banner"
>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
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这一节描述的是孔子的待人接物。
师冕是一个乐师,而春秋时候的乐师大部分是盲人。
师冕去见孔子时,孔子迎出来。
到了台阶前,孔子提醒他这个地方是台阶。
就座时,孔子告诉他,现在要入座了。
所有人都就座以后,孔子给师冕逐一介绍大家的方位,比如“子路坐在这儿,子贡坐在那儿,对面坐的是子张”
。
师冕离开后,子张跟出来问孔子:“您刚刚展现的就是与盲人乐师交往的道吗?跟他们接触就是要这样吗?”
孔子说:“对,这就是帮助乐师们的方法。”
通过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到孔子的不做作、不夸张。
他待人接物很适度,既尊重对方,又让对方感觉很自然。
如果见到一个盲人走过来,咋咋呼呼地说“你看不见,让我来帮你”
,这是没必要的。
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就会做到体贴而亲切,让对方感觉很舒适、很自在。
比如孔子,我们能够想象他是如何以温暖的语调小声提醒师冕“这里是台阶”
,告诉他周围都有谁,是谁在说话。
这样简单、自然而友好,一定令师冕如沐春风。
孔子不仅在说话时表现得轻松自在,在行为上也表现得非常妥帖周全。
虽然他不是盲人,但是能够体会到盲人的种种需求,这展现了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商务礼仪上,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一点。
比如,有的人带着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场合,遇到了熟人就立刻投入到新的聊天中,忽视了一旁的朋友。
朋友跟在场的其他人都不熟悉,当然会觉得不自在。
在投入聊天之前,我们至少应该给朋友介绍周围的情况,让大家彼此认识一下,让朋友感觉到被重视。
这是我们在待人接物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