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8章
赵文博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握着折扇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身旁一人低声道:“赵兄,这小子......有点门道。”
“哼,不过是牙尖嘴利罢了!”
赵文博冷哼一声,“进了这府学,是骡子是马,很快便见分晓!”
......
府学的教室名为“明德堂”
,堂内宽敞明亮,数十张黑漆书案整齐排列。
陆明渊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静静地从书袋中取出笔墨纸砚,从容布置。
不多时,一位山羊须、面容清瘦的教习先生走了进来。
他姓周,是府学的老教习,负责启蒙教导新入学的童生。
周教习的目光在堂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陆明渊身上。
县试案首的名头,他自然是听过的。
只是在他看来,十岁案首,多半是有些小聪明,或是记性好些罢了,当不得真。
“你便是陆明渊?”
周教习开口,声音平淡。
“学生正是。”
陆明渊起身,恭敬行礼。
“嗯。”
周教习点了点头,随口问道。
“《大学》首句,为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陆明渊对答如流。
“何为‘明明德’?”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然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
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周教习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番回答,不仅仅是背诵,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已是得了朱子集注的精髓。
他不信邪,又接连问了几个关于《中庸》和《论语》的义理问题。
这些问题由浅入深,渐渐偏向生僻。
然而,无论他问什么,陆明渊总能从容应答,引经据典。
陆明渊不仅条理清晰,还能举一反三,阐发出更深层的含义。
教室内,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学子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屏息凝神地听着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考教。
周教习的额角,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发现自己能问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个十岁的少年,其经义积累之深厚,见解之通透,竟隐隐有超越自己之势!
这怎么可能!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一个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想通的难题。
“《孟子·尽心上》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又言‘存其心,养其性’,‘尽心’与‘存心’,有何异同?”
此问一出,满堂皆静。
这个问题已然超出了童生,乃至秀才的范畴,涉及到了心性之学的根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一本踏入官场路的镜子和教科书。一个小科长,偶然的机会给他抓住了,适逢其会,参与并卷进领导之间的争斗里。他也因此在仕途中,连连高升。一个仕途上极为顺利的女人,升官到市长后,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婚姻的不如意,事业的阻力,多方压力下,就为那一步走错,还能不能够回头?小科长升官后,既为马前卒,又在情感上与市长纠葛不舍,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抉择...
...
...
...
...